冬雪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3文学网www.23wenxue.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拜见王爷。”

王赢来到贡院的时候,这里各级考官,各地调来的衙役军卒纷纷见礼。

这些衙役是从各地调来的,就是为了防止利益牵扯。

军卒也是。

他们充当搜子,巡查考场,看似身份低微,实则作用很大。

他们也是有任务在身的。

搜身,防止作弊。

巡视考场,谨防作弊...总之,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防止作弊,尽可能要考场处于一种公平公正的状态中。

“都起来吧。”

王赢大马金刀的坐在首位,考官们分列两侧。

都是好奇的看着王赢怀中,转着滴溜溜大眼睛的王云。实则他们都很羡慕,这位年纪轻轻的世子,出生就是顶流勋贵,王爵跑不掉的。

以瑞王爷的功劳而论,以后瑞王世子也要袭封一字王的。

这些考官,基本都是翰林院的学士。

品轶不高,但是才学还是有的。

“张不榭还没来”

作为贡举提调,主考官瑞王爷的副首,张不榭现在并不在这里,对此王赢很是不满:“让他来见本王。”

“回王爷。”

一个考官这时候上前见礼:“张尚书这时候,正在最终确定考题,所以还要一会儿。”

“考题现在还没确认”

王赢皱眉:“会试这么大的事情,张不榭在做什么他在哪”

有考官回答:“回王爷,张尚书现在在礼部。”

考题问题,是由礼部为主,朝臣提出来,然后拟出折子,交给皇帝最终确认。

万变不离其宗,礼部会上交三种考题,总归考题就会在其中。

但是也并非没有变故,皇帝可能兴之所至,临时改变考题,在考前再给考官。

不过人性万变不离其宗,朝臣揣摩皇帝兴趣与爱好,性格或者行为,最终也能将考题猜一个八九不离十。

所以,就会有泄题的可能。

但是泄题,也仅仅是在一个小圈子里而已。

既然现在张不榭还没拿到考题,很明显皇帝可能会临时开设考题,从而导致张不榭还在礼部听旨。

王赢不怎么懂会试流程,也没研究过这玩意。

不要说会试,就算是县试,王赢也不是很懂,所以才会有很多疑惑。

这也是很多考官,面面相觑,感觉这次会试,皇帝陛下太过于儿戏,让一个大老粗,一个泥腿子出身的瑞王做主考官,是对读书人的侮辱。

所以,这也是监生一经蛊惑,就造成不少人跟随的原因。

“张尚书...”

外面有人见礼。

张不榭面色沉凝的走了进来。

看到王赢的时候,似乎舒了口气:“臣礼部尚书张不榭,拜见瑞王殿下。”

“老张,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王赢有很多疑惑,提前一天来贡院,就是要从张不榭这里取经,了解一些会试流程的。以免到时候,什么都不懂,惹出了笑话。

“王爷。”

张不榭看了一眼四周,意思很明显,这些考官在这里,有些话不能说。

要是王赢不在这里,这些考官都是他的助手属下,张不榭可以发号施令。如今瑞王爷在这里,张不榭不敢越权。

“你们都下去吧。”

王赢知道张不榭要说的,一定与会试有关。

等着这些考官下去之后,张不榭将一道密旨交给王赢,随后笑哈哈的:“王爷之意,取仁为题只是陛下,已经取题为忠啊。”

“啥玩意”

王赢明白了,故作不懂。

这是张不榭使坏,故意泄题

以王赢的感知,知道外面不少人,竖起了耳朵。

他们在偷听。

张不榭也知道,所以故意这么说。

王赢微微点头,张不榭笑道:“容臣给您讲解一下:第一场试四书义三道,经义三道,皆以仁为题...”

四书五经,王赢前段时间也读了,秦可卿很是严格的,王赢记忆力很好,知道了所谓四书义、经义的意思。

军史穿越推荐阅读 More+
穿进种田文里,我不想靠才华科举

穿进种田文里,我不想靠才华科举

丛来是秋
苏从礼穿越了。为了苟住生命,他悬梁刺股,投身科举。谁知。考举人时:这个主考官,你瞅啥?考进士时:这些考官看起来怎么怪怪的?殿试时:哦吼,坐金銮殿上那哥们,不就是每晚与我对视的家伙吗?启元帝自诩一代明君,气运超强,谁知遇见了苏从礼这个便宜弟弟。从此,君王气度算什么!在古代他一代帝王给弟弟收拾烂摊子就算了,跑到现代了,这个便宜弟弟还想让他当真人金手指算怎么回事?就算他在现代学了数理化,看了各类穿越必备
军史 连载 167万字
漠唐

漠唐

龙吟森森
后唐末年石敬瑭卖国前夕太行山一个山寨的内斗改变了历史进程......
军史 完结 86万字
灵界血歌

灵界血歌

Tai残梦
东方浩土,宗门林立,西方诸山,异族齐聚。五千年前,人族与妖族大战,血染九州,终打败妖族,并驱异族至西方十万大山。五千年后,异族蠢蠢欲动……
军史 连载 8万字
未世何小仙

未世何小仙

水舞惜缘
未世来临,人间被瘟疫疾病所侵害,众人束手无策之际,一介平凡少女何小仙偶然间被唤醒上世记忆,从此拯救世间的任务全在她的身上……
军史 完结 113万字
我的美女老板娘

我的美女老板娘

八骏穆天子
高中没读完的小青年从砖厂搬砖跳槽入职小旅馆干杂活,凭着超人的武力值和过人的表演天赋,他一路白手起家,制霸都市,风云天下。
军史 完结 222万字
何天之衢

何天之衢

道翁名
天运年治世之初,炎玉衡一直以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来严格要求自己及一应臣众,倒也称得上励精图治,贤明而治,拼了个万民归心,天下兴旺,朝野安定的大好局面..
军史 连载 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