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从心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3文学网www.23wenxue.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少女的风姿一瞬间也震撼了全场。沈传师猛地看见她,差点滑下座位,手中的酒杯一斜,酒洒了一半。虽然此前已见过了,少女的正式登台,还是惊艳到了他!

自觉有些失态,沈传师赶紧起身,斟满酒举起杯道:“来来来,歌舞之前,我再敬在座各位。祝大家佳节喜乐、阖家安康!”

在杜牧眼中,看到的是少女如春日般的明媚,如闪电一般击中了自己。当时,他心中像有好几只野兔同时在跳,跳得那叫一个快,一只都抓不住。杜牧生怕自己失态,赶紧附和着举杯,一饮而尽……

亮相之后,少女在另外两位美女的引导扶持下,走向唱台中央开始试唱。站定后,少女低头不语,摆弄着长长的前襟;一双发鬟高下相宜,缕缕发辫才曳过短襦。

猛然间,少女乍一摔袖,席间顿时响彻新生凤凰一般清润圆美的歌鸣。

歌声嘹亮清丽,竟使伴奏的器乐都有难以为继之感,以至于琴弦都快要把关钮迸散,芦管即将为之破裂。而她的袅袅歌韵,却压过“众音”,穿透滕王阁最高层,直上云衢!

一时间,宾客哑然。大家不禁惊住,如此小儿女家,竟有声震梁尘的妙喉!

人美曲妙,歌喉婉转,举座陶然而醉。杜牧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住处的,回到住处之前的那些寒暄客道更是忘到了九霄云外。

一位初登歌场的少女,一鸣惊人,赢得了观察使大人的青睐。她从此被编入乐籍,成了一位为官家的歌伎。她就是张好好。

杜牧后来知道了,张好好是洪州人,是唐朝合法的官伎。唐宋的伎化非常盛行,宫廷有宫伎,军营有营伎,官府有官伎。平时主要给主人唱歌,跳舞,陪侍。

才十三岁、未更人事的张好好,自然不懂得,这失去自由的官伎生涯,对于她的一生意味着什么。

她满心喜悦地看见,面前一扇富丽繁华的生活之门,已向她砰然打开。想想看彩霞满天的秋日,她伴着“主公”登上“龙沙”山(南昌城北)观赣江之浪;明月初上的夜晚,与幕僚们游宴“东湖”……这样的生活是不是充满无限乐趣!

在杜牧眼中,张好好的风韵日益可人:“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不知不觉中,这位少女已长成风姿殊绝的美人。这对于杜牧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但杜牧也仅仅是想想而已,并没有什么出格的举动。

在洪州的时间过得很快,一年后,当沈传师“旌旆”东下、调任宣歙观察使时,自然没忘记把她也“笙歌随舳舻”地载了去。

作为幕僚的杜牧自然要也跟随。

于是,每遇霜秋、暖春,宣城的谢朓楼,或城东的“句溪”,就有了张好好那清亮歌韵的飞扬。也有了杜牧神来之语相和。

杜牧的诗句,也渐渐在张好好的歌曲中多了起来。

才子遇佳人,在这样的环境下,爱情悄然地滋长。

“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从此他们会常常见面,三天不见就觉得时间太久。

一个欣赏对方的美貌聪慧,一个倾慕于对方满腹才情。自从,杜牧与好好经常携手看秋浪,月夜泛舟,才子佳人,缱绻情深。

“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身外任尘土,樽前且欢娱。”宣城的山山水水都成为他们爱过的证据。

但是,两人却不可能再往前走一步。

杜牧和沈传师是好友关系,可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是上下级的关系。向沈传师提出要把他身边的美人娶走这对于杜牧来说是无论如何说不出口的。

两人虽有情愫,却又身不由己。只好约定等待合适的时机,再论婚嫁。

“宛溪垂柳最长枝,曾被春风尽日吹。不堪攀折犹堪看,陌上少年来自迟。”(《有感》)

杜牧这回真的迟了。

三年后,杜牧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拉去做幕僚,沈传师的弟弟沈述师却相中了张好好,向哥哥提出纳张好好做小妾,沈传师答应了。

豪华婚宴在洪州举行,杜牧得知后急忙赶回,可已无回天之力。

沈述师把张好好娶到手后金屋藏娇,不再让她抛头露面。杜牧想见面,也被张好好拒绝了,只给杜牧留下了一首诗:“孤灯残月伴闲愁,几度凄然几度秋。哪得哀情酬旧约,从今而后谢风流。”

爱而不能,哀莫过于心死,杜牧从此放浪扬州。

大和九年秋(公元835年),33岁的杜牧由扬州赴长安就任监察御史,办公地点在东都洛阳。

可能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在赴洛阳任职路上的一个小酒馆,杜牧竟再次遇见了张好好。

杜牧无法想象的是,当年的梦中情人,竟然站在街头卖酒。沦落如此,这让杜牧十分震惊。

“好好,你怎么到洛阳了怎么卖酒为生了呢”相见的短暂震惊后,看见张好好风中憔悴,杜牧心中充满了痛楚。

“十三郎,这几年你干什么去了这么辛苦怎么年轻轻的就白了胡须,朋友还都在吗这种失意的日子可还坚持得住”张好好没回答,却先问杜牧,好像全然忘记了自己的不幸。

然后,两人对视无言,抱头痛哭。

衰柳、斜阳,凉风座隅,让两人更觉人间酸楚。

原来,张好好嫁给沈述师不久就被嫌弃抛弃,独自一人离开了沈家,后来只能以卖酒为生。

杜牧才智难申、须发斑白,好好流落市井、当垆卖酒。不仅爱而不能,更都是不幸之人。

杜牧默然无语,在“凉风生座隅”的悲哀中,扑簌簌流下满襟的清泪。曾经以那样美好的歌喉惊动“高阁”“华筵”,出落得“玉质”“绛唇”“云步”“艳态”的张好好,却落到这样不幸的遭际中。

后据野史记载,杜牧五十岁病逝时,张好好听说后瞒住家人到长安祭拜,想起这段有缘无分的当年情,痛不欲生,肝肠寸断,竟自尽于杜牧坟前。

而杜牧写给张好好的诗,像是爱情的鉴证,留存了几千年。

有些爱情像烟火,注定只是一闪而过,虽然短暂却强烈、真挚。即使瞬间迸发出的火花,也依然耀眼。

(四)

离开扬州,杜牧最舍不得还是那些歌妓,其中一位杜牧特别喜欢,不知是她貌美如花,还是才艺绝伦,又或者在她的身上有张好好当年的影子。

这位歌妓当时也是十三岁。

杜牧离开扬州时,恋恋不舍地和她在烛光下了对望了一夜,为她写了着名的赠别诗: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从此,豆蔻年华便成了十三岁少女的形容词。

春风十里扬州路,这是杜牧作为扬州形象大使为扬州代言的名句其一。

离开扬州,杜牧变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清明》,据说是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所作。读这诗,顿时让游子如归故乡,几乎已成中国人表达“乡愁”的代言诗。

那时杜牧已经四十二岁。由于长期醉生梦死生活方式的摧残,他已经露出老人的衰相,不再过度留恋青楼,而是返还了老人的童心,虽然他还并不老。

回归了人生的纯真,诗人的诗艺也随之返璞归真,进入化境,给我们写下了众多名篇佳句: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冬,四十九岁的杜牧病重。

杜牧心知大限将至,竟自撰墓志铭。但这篇短文后人读来平实无奇,丝毫看不出文坛巨擘的风采。或许,这正是一个诗文天才近乎造化的手笔。

据《新唐书》记载,墓志铭写好后,杜牧闭门在家,搜罗生前文章,对火焚之,仅吩咐家人留下十之二三。焚之的,其中定有不少在扬州的应景、应酬之作。

一个大活人给自己写墓志铭,这正是一个别具个性诗人的行为艺术。或者,他要借此表达自己对这个时代与社会人生的态度。返璞归真,才是真。

杜牧所处的时代正值晚唐,国势日蹙、政局日下,他看到当时统治势力的弱化,以及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腐朽,也看到藩镇的拥兵自重、百姓的民不聊生,作为一个有远见的文人,他不能不为唐王朝的前景感觉到忧患,便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具的《泊秦淮》,被称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有一首诗能成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杜牧也可以封神了。

(未完待续,随时补充修改)

军史穿越推荐阅读 More+
紫眸仙妻

紫眸仙妻

皮七七
未婚夫与闺蜜同时背叛?父母意外车祸身亡??离开伤心地四处流浪,走之前渣男贱女你们也休想好过!流浪五年,好不容易回到原点,想要平静的生活,逛个山洞都能穿越,好吧..
军史 连载 28万字
立道劫

立道劫

跳跳粽子
灭世劫起,天地洪炉中,无数人争渡。五行废灵根的少年,因一位算命老乞丐的一句话,踏上了修行之路,走上了抗争的的宿命之路。
军史 连载 7万字
胜者为王,败者暖床

胜者为王,败者暖床

孟庭君
军史 连载 5万字